1891年10月,恩格斯在《德国的社会主义》一文中谈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 义时说:“德国的社会主义在1848年以前很久就产生了。起初他有两个独立的派别。一方面是纯粹工人运动……其次是由于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而产生的理论运动……1848年1月出现的‘共产主义宣言’标志着两个派别的融合。”恩格斯的这一论述清晰表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创新与人类解放运动相结合为科学社会主义,鲜明地提出了共产党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必须取得政权,在人类解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以人类解放为价值追求的理论如何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19世纪40年代起,马克思恩格斯就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探索。1844年,《德法年鉴》上发表了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他们当时共产主义观点的文章,基于人本主义历史观,他们希望理论能够自行掌握群众,还没有触及无产阶级政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权问题。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新历史观的全面阐述,标志着他们从人本主义历史观转向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将人类解放定向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实际上就已经提到了党的领导问题。正义者同盟领导人认识到,以往所坚持的希望依靠“一切人”,甚至依靠反动统治者实现共产主义的观点以及宗派性、秘密性的斗争方式,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因此,希望马克思恩格斯加入他们的组织,并将其改造为领导工人运动的坚强核心。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同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大会,决议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代替“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口号。同年11月底到12月中旬,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共产党宣言》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这次大会决议起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要“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而这“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观点蕴含着双重的本质规定:一是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政权,二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目的与以往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存在根本区别。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这一论断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一脉相承,对于回应什么是社会主义、今天应该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视角看待历史发展,始终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解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根本目的,认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的根本目的和头等大事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并在创造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中国,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要“解放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资本逻辑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必然伴随的是劳资对立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制度性贫困,它所创造的财富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的本质不在于消费资料的分配,而在于生产资料的分配,或者说所有制的性质,而一个社会的根本性质是由领导这个社会的政权性质所决定的。恩格斯指出:“只要政权在有产阶级手中,那么任何国有化都不是消灭剥削,而只是改变其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所主张的国有经济并不等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更不可能导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才能真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现代社会的民主观念最初是由打破封建贵族等级制的资产阶级所提出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分化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两个极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因而不存在部分人对其他人的压迫,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只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谈得上人民当家作主;而如果没有在党的领导下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