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涵育未来(美育)


——谈文艺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作用

仲呈祥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5日   20 版)

  图为电影《破风》剧照。

  核心阅读

  以文化人,以艺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用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时代新人,文艺作用不可替代

  重视培养时代新人,强调发挥文艺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当年所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曾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发有为,担当大任。他在毛岸英英勇牺牲后,为安慰激励儿媳刘思齐化悲痛为力量,手书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相赠,并嘱咐她“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身边的机要员小李参加民兵训练照了张相,他看后赞之“你们年轻人就是要有志气”,“要学花木兰、穆桂英!”又是看古典文学,又是以名著和舞台上的文艺形象言励志,足见毛泽东同志对文艺培养青年新人作用的高度重视。

  历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1980年1月6日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与时俱进地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势,深刻阐明文艺对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作用,“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文艺工作对人民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倾向有很大影响”。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都多次强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中,“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其重要作用和可为之处,便在提升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素质。以文化人,以艺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进一步精辟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这里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是我们要全力培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

  坚持正确导向,发挥文艺向上向善力量

  当前,文艺要为培养时代新人发挥积极作用,需要防止以下几个方面的创作倾向与鉴赏倾向。

  一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较量中,有的文艺创作确如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揭示的那样,“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这些创作倾向典型地是受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所致,失去精神独立性和独创性。这显然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背道而驰。

  二是防止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率、唯码洋等唯经济效益至上的思潮泛滥。“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文艺作品应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当两者矛盾时,应当让“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服从社会价值”“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唯经济效益思潮势必导致创作迎合低级趣味,质量下滑,格调下降,鉴赏生态氛围也随之品位低下。这显然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截然相背。

  三是防止低俗、庸俗、媚俗倾向造成审美精神缺失。具有较高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优秀文艺对培养时代新人发挥正向作用;而精神贫乏、文化稀缺、品位低下的文艺必然败坏民族素质。文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中华美学风范。北京大学98岁高龄的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曾经潜心研究古希腊哲学和黑格尔哲学,近20余年转而问道于中华哲学,呼吁重视中华美学精神传统,文艺审美理应攀登高远的人生境界,理应培养造就出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懂得真正审美的人,而不是滋生出一批批审美能力缺失的人。这可以说从人生哲学和美学高度,为文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出一剂良方。

  铸就精神信念,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创作与鉴赏、文艺家与读者受众相辅相成,互补共进,比翼齐飞。发挥文艺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作用,需要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培养造就青年一代的精神素质。

  一是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培养时代新人增强“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精神指引。以影视艺术为例,一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精品力作如电视剧《长征》《延安颂》《寻路》和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血战湘江》等,一批讴歌改革开放40年的优秀作品如电视剧《大江大河》《大浦东》《启航》和电影《十八洞村》《大路朝天》等,都极具艺术魅力,既增强广大观众尤其是时代新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又提高他们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二是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培养时代新人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成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崇尚者、认真践行者、热情传播者。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这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殷殷厚望。打铁先须自身硬,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艺作品的创作中,才可能令广大读者受众从鉴赏中获得精神正能量。文艺给人以价值引领、精神向导和审美启迪,创作者自身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审美能力是根本。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欲作传世之文,必先怀传世之心。创作者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想一想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文艺佳作如豫剧《焦裕禄》、话剧《柳青》《平凡的世界》、湘剧《月亮粑粑》、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等,都反复印证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是通过高品位、高质量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培养时代新人在继承中创新,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忠实坚守者、善于传承者、勇于创新者。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对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其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教育理念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也才能在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创新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此外,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还应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培养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伟大实践中铸就健全人格、职业操守、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历史眼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